2025年2月,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在法国首都巴黎召开,吸引了全球近100个国家的领导人、技术创新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政策制定者参与。此次峰会的核心议题围绕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道德发展及全球治理展开,旨在加强国际社会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协调与合作,通过政策、技术创新与合作机制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深远影响,峰会着力应对相关挑战,并为各国和行业提供了共同制定规制框架的机会,以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负责任应用。

▲2月10日,为期两天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在法国首都巴黎的大皇宫拉开帷幕。高静摄(新华社)
在本次峰会中,多个关键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统一人工智能伦理标准与安全监管成为焦点之一。与会代表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防、医疗、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确保这些技术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并规避潜在风险,已成为当务之急。峰会还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公正方面的潜力以及如何在保持技术创新动力的同时,确保技术的普惠性,避免加剧社会不平等。
峰会期间,各国及国际机构纷纷展示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政策行动计划。欧盟代表介绍了一系列关于人工智能法规的进展,强调加快人工智能的透明性、可追溯性与合规性的立法进程;中国与美国也分享了各自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规划与国际合作倡议。然而,尽管61个国家签署了《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但美国和英国未签署该声明,这显示出不同地区在人工智能治理上的优先事项存在分歧。展望未来,峰会强调了多国合作的必要性,倡导全球范围内推动人工智能治理标准化进程,以促进提升技术的积极社会效应,同时降低全球竞争所带来的潜在冲突与风险。
全球协作与道德守护:
开启人工智能治理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此次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强调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也强调了道德与伦理标准对技术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随着全球治理框架的逐步形成,未来的人工智能治理将朝着更加规范、透明的方向发展,推动跨国合作和公平竞争,从而确保技术进步为全人类的福祉服务。
全球合作是科技创新的关键。随着多国在峰会上达成共识,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框架将逐步成形。峰会的成果表明,只有通过国际深入合作,才能有效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安全和社会风险。未来,全球将有更明确的规则来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路径,特别是在数据隐私、算法透明度和自动化决策等方面,这将为互联网治理提供一个更为统一的全球规范,有助于减少各国政策上的冲突,推动全球网络空间安全可持续发展。
技术进步需要道德的守护。本届峰会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最大影响之一是将伦理和道德标准纳入技术发展主流。峰会强调,技术的进步必须与人类的福祉相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能忽视社会价值和公正性。与会代表提出了一系列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策略,特别是在解决算法偏见、数字鸿沟以及技术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等方面。这些建议有利于推动各国政府加速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并为企业提供道德指导,确保技术发展不以牺牲社会公平和伦理原则为代价。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治理将不仅仅是技术性的挑战,更是伦理与社会责任的考量。
统一规则创造全球竞争的公平环境。随着各国在本届峰会达成一致,人工智能治理正逐渐进入一个更加规范和透明的时代。峰会强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统一标准将为跨国公司提供明确的合规框架,减少各国政策的碎片化,以保障全球互联网生态的稳定性。此外,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竞争的加剧,统一的规则体系有助于规避“技术冷战” 的局面,确保各国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共同推动技术创新,而不是陷入封闭和保护主义的泥潭。这一新的治理模式为未来全球科技竞争提供了更为公平的舞台。
中国在未来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的
战略角色与倡议
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重要启示,尤其是对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规则制定中的战略参与提出了新的思考。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重要驱动者,中国不仅面临技术创新的机遇,更肩负引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责任。中国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同时,应注重技术与伦理的平衡,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伦理标准的倡导者,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建设中展现大国担当。

▲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现场。高静摄(新华社)
在全球人工智能规则制定中积极发挥作用。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塑造,而非被动接受。这需要中国在多边机制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的形成。通过参与全球性对话,中国能够推动更加公正和均衡的治理规则,以便兼顾技术创新与各国利益的平衡。在此过程中,确保各国在人工智能技术监管中的主权是中国的重要任务,这将有助于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走向更加公平的方向。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伦理责任并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结合,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推动人工智能在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深度运用,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面对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如何平衡技术进步与伦理约束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核心议题。中国需要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强化伦理约束,以确保人工智能应用符合公平性、透明度和责任性的原则。这不仅有助于防止技术滥用,也能推动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伦理标准应当强调算法透明性、数据安全和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中国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各国在伦理框架和治理规则上的共识,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完善贡献力量。
通过区域合作促进人工智能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合作是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基础,而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倡议为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合作,中国可以在技术转移、数据共享、网络安全等领域加强协作,推动区域人工智能治理框架的建设。这不仅能够提升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的话语权,还能加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通过这一合作,中国能够构建更加紧密的国际合作网络,在此基础上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持续进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
如今,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注入了新的动力,伴随着国际社会在伦理、法规和技术规范等领域的不断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正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前进。中国将在这一过程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技术创新与伦理责任并行,确保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公平应用。未来,国际合作将成为推动全球治理框架完善的关键,各国共同努力,必将创造一个更加智能、更加公平的未来。
(作者系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专家组成员、中国互联网治理论坛常务副主任)
来源:《新安全》杂志2025年第3期

责任编辑:杨赐